因通达电气涉及的“无人物流车”概念,近期出现异动,截至30日收盘,该股报收18元/股,再次刷新年内新高,较4月9日低点累计涨幅高达122%。
来源:新财富杂志综合7天斩获6板,股价从4月低点至今飙升超122%,“无人物流车” 概念异军突起,通达电气(603390)成为题材炒作的 “风暴眼”。
龙虎榜数据显示,该股因连续三个交易日内,涨幅偏离值累计达20%、日振幅值达15%,上榜龙虎榜3次,买卖居前营业部中,营业部席位合计净买入1145.84万元。
01
概念遭热炒7天6板
通达电气5月29日晚间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,称公司股票连续两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%,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形。经核实,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,日常经营情况未发生重大变化,市场环境、行业政策未发生重大调整。公司目前无“无人物流车”“无人驾驶”产品业务收入。
虽然连发三则异动风险提示,通达电气一路高歌,5月29日继续强势涨停,走出了7天6板的行情,30日早盘,其再度涨停,午后股价回落,截至收盘涨2.51%,总市值为63亿元。
该公司涉及的“无人物流车”概念,近期出现异动,自5月21日以来,包括通达电气、云内动力(000903)、中邮科技(688648)等在内的多只股票接连涨停。其中,通达电气作为板块内热度最高的个股受到资金追捧,21日至今累计涨幅高达65%。
资料显示,通达电气主营业务为车载智能终端制造,与厦门金龙合作开发自动驾驶物流车。今年一季度,通达电气营收同比增长50.85%,净利润同比增长59.21%,且2024年分红规模占净利润的比例达到96.13%,并计划进行2025年中期分红。5月20日,该公司通过了今年中期分红议案。在此情况下,该股从21日启动了连涨行情。
5月23日晚间,受东风汽车和华为合作加深汽车智能化升级消息影响,“智能驾驶”概念再度受到市场关注。
通达电气、中邮科技等相关个股均收获涨停。
通达电气股权高度集中。公开信息显示,截至5月22日,控股股东、实际控制人邢映彪、陈丽娜合计持有该公司2.19亿股,持股比例62.49%,其余均为流通股。截至29日收盘,通达电气估值已达到189.57倍,明显高出行业44倍的平均估值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2月6日、7日、10日,该公司因“无人驾驶”“比亚迪产业链”概念被热炒,而连续3个交易日涨停。该公司随后澄清,公司主要向比亚迪供应客车、公交客车用软硬件产品,相关业务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较小,且不涉及向其供应市场热点概念相关产品。
目前,通达电气的无人物流车业务,目前仍处于技术探索阶段。而早在2021年8月,该公司就在公众号上披露,联手厦门金龙打造自动驾驶物流车,赋能园区配送网络。
02
通达电气7天6板背后,无人物流车能否驶入快车道?
物流车产业链正围绕“感知与算力—系统平台—场景部署”逐步构建协作基础。多家企业在特定环节形成技术输出与商业适配,部分方案已进入工程验证阶段。
据中邮证券研报,无人配送产业链上游自动驾驶和无人机的相关技术和零部件,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无人机、无人配送车、 室内机器人的生产制造,产业链下游为无人配送的应用,以快递末端配送和即时配送为主要应用场景。
以速腾聚创为代表的激光雷达企业,正通过产品模块化适配不同场景需求,包括M1、EM4等方案分别用于末端车与干线车辆,客户覆盖白犀牛、新石器、菜鸟等。
在传感器层,舜宇光学、保隆科技分别提供高像素摄像头系统与毫米波雷达产品,配套于部分物流车型或控制平台,用于提升低能见度场景下的环境感知能力。
在芯片与控制平台方面,寒武纪、地平线、英伟达等方案被广泛用于L4路径规划与多传感器融合系统,部分产品已进入主机厂与系统集成商验证流程。
经纬恒润提供的域控制器、远程接管系统等组件,已部署于白犀牛、新石器等L4项目,部分产品进入前装量产流程。该公司此前方案已在日照港、龙拱港等港口项目中长期运行。
L4级物流车的应用正聚焦于园区配送、干线运输与特种作业三大方向。不同场景在技术门槛、系统结构和协同模式上各具特征,成为产业链耦合路径分化的基础。
其中,园区配送已成为商业化落地最快的场景之一,适用于写字楼、园区、高校等低速封闭区域。该场景对路径规划响应(≤200ms)、识别准确率(≥99.9%)要求高,强调动态避障与任务调度。
根据招商证券测算,如果以全国快递物流网点数量为基础,无人配送车的市场空间大约为4680亿元;如果以全国小区数量为基础,无人配送车的市场空间大约在5460亿元到7280亿元之间,市场空间巨大。
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等机构测算,2025年中国无人配送车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0亿元,典型企业已具备万台级量产能力。
中邮证券研报指出,随着无人车、无人机投入物流行业,尤其是末端快递配送,快递员的工作更多集中于揽件、装卸、信息录入等,同时减少在快递转运环节的工作量。以无人车完成末端物流快递转运,提高无人车运营效率为降本关键。其认为,快递企业内部提高运营效率和快递企业间无人车协同配送,或是提高无人车运营效率的主要两条途径。
03
全面推广仍有挑战
近年来,政府在无人配送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旨在推动无人配送行业的发展。今年3月,国家发改委组建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,旨在发展低空经济、无人驾驶相结合的物流新模式。
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,截至2024年快递物流无人车规模化应用已累计超过6000台,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的用户交付了上亿件订单,全行业日均配送量显著增加。标志着无人配送车开始从“试点示范”,正式向“规模应用”阶段迈进。
不过,无人配送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,包括路权的获得,客户和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。应用场景上,当前条件下无人配送车可以完成从网点到小区的配送任务,但从小区到家,还存在大量非标准化情境,仍需进一步梳理和完善。
据了解,当前各地都处于试点阶段,路权政策尚不明朗,大部分无人配送车仅限小范围道路运行。无人配送车是否能够获得广泛的机动车道、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路权,将会极大地影响其使用的范围。
经过多年发展,路权问题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。目前新石器物流无人车已经陆续拿到北上广苏、杭州、无锡、成都等90多个城市的路权;九识智能在100多个市县、菜鸟在30多个片区取得路权,是前几年获批路权总数的三倍多。
另外在使用习惯的培养上,部分客户担心无人车配送的安全性问题,包括车辆碰撞、货物丢失或损坏等,担心无人车配送过程中会泄露个人隐私信息,以及无人车配送的服务质量无法与人工配送相媲美。
中邮证券研报指出,快递企业间以TaaS模式互相承运快递无人车转运,也是物流数据开放互联、破除“信息孤岛”“数据烟囱”,促进物流资源优化配置、推动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。
伴随着电子商务和快递产业的蓬勃发展,我国物流业的数字化水平迅速提升。当前,物流数据开放互联仍存在一些问题。 一些行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存在数据壁垒,产供销物流配置效率不高;公共数据部门之间仍存在数据壁垒,一些数据仍不能充分共享;物流企业间存在数据壁垒,不同物流企业间的数据共享不足,降低了行业协同效率。
投稿、商务合作,可联系:xcf@stcn.com
- END -
]article_adlist-->本文所提及的任何资讯和信息,仅为作者个人观点表达或对于具体事件的陈述,不构成推荐及投资建议,不代表本社观点。投资者应自行承担据此进行投资所产生的风险及后果。 ]article_adlist-->《新财富》杂志5月号苏宁系质押危局
睿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